乡村振兴,围绕乡村振兴怎么干

发布时间:2024-09-02

  

乡村振兴怎么干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今年9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正式发布,细化实化了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乡村振兴战略为何提出?难点在哪里?究竟怎么干?围绕这些热点问题,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张云华。


          image.png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最突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张云华认为,要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如果乡村衰败就不可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乡村振兴,国家现代化离不开乡村现代化。

第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中国成立69年来、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乡村发展却相对滞后,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第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三农”工作战略定位和抓总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体现了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与战略定位。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千头万绪,需要抓总,乡村振兴战略就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

乡村振兴有利条件和难点在哪里?

在张云华看来,乡村振兴在新时代背景下有诸多有利条件,这些有利条件主要在:

第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必须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这是乡村振兴的政治优势和体制优势。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完善党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建立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绩考核制度,将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

第二,政府大力支持乡村振兴的优势。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十九大以来,各级政府、政府各部门纷纷出台支持乡村振兴的文件,相应的规划、财政等方面都会支持乡村振兴。

第三,乡村自身优势。乡村有广阔天地,有美丽自然的环境,有清新的空气。城市不一定具备的优势,乡村恰恰能起到补充作用。要认识到乡村的独特优势,把乡村的优势挖掘出来,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农村的复合功能,形成适合乡村发展的产业、适宜人居的乡村环境。

张云华也指出,乡村振兴也面临很多难点,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问题主要包括:第一,根据乡村发展的趋势,特别是人口变动趋势,要因地制宜进一步制定乡村振兴具体规划;第二,农村劳动力、人才流失问题,缺人的问题;第三,农村资金流出的问题,缺钱的问题;第四,农村缺地的问题。

乡村振兴关键要进一步改革

张云华指出,纵览农业农村改革四十年的历程,有两条经验最为关键、难得:一是赋权,二是市场化。在农业农村改革和乡村振兴的新起点上,赋权和市场化仍然具有很大的改革空间,将会为乡村振兴提供巨大的动力。

未来,乡村振兴从哪些方面发力?张云华认为,关键要进一步改革,依靠改革解决问题,创造价值。改革的目的是农业农村现代化。

首先,农业现代化。通过农地流转、进城落户农民自愿退出承包地等方式,提高农业规模化、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效率。其次,农村现代化。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让现代化的生产生活方式覆盖农村地区。

如何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张云华指出,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对如何发挥市场和政府作用的指导性意见。在乡村振兴中,政府的作用在于公共性、公益性、基础性事业,政府支持、引导、设定规则使市场更好地发挥作用。政府不可能包办一起,要讲究效率、避免浪费。使市场发挥作用关键还是要进一步改革,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打破城乡二元土地制度壁垒,打通制度通道,构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框架,放活宅基地使用权以及农民房屋财产权流转,让市场在配置土地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改革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让市场在配置农业资源、农产品中起决定性作用。

针对乡村振兴“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张云华认为,第一,政府财政投资,政府不能包办,要有长远认识和规划,不能浪费,讲求效率;第二,社会资本不能与农民争利,而要优势互补,为农村农民生利;第三,信贷资金要下沉到乡村,发现农业和乡村的可贵之处;第四,乡村自身的资源与优势。通过市场的力量,等价交换,乡村资源要转变为资本、资金,实现价值。土地、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价值。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对于“怎么留住人”的问题,张云华表示,第一,让留在农村做农业、做其他产业的人能挣到钱。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农民也不能太辛苦,提高生产效率,利用机械化、智能化的装备;第二,让留在农村的人享受便利的基础设施,完备的公共服务,享受美好生活。还要吸引城里人进入。未来,在农村的居住的不一定都是农民,还可以是很多城里人。

村干部如何做好乡村振兴工作?

对于村支书主任来说,要在乡村振兴当中有所作为,应高着重从这几个方面使力。

1.做好后勤工作,帮助村干部和其他干部解决后顾之忧,让其能够全心全意的工作;

2.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提高村委会干部的战斗力,形成冲劲、狠劲,不断攻坚克难。

3.以身作则,发挥示范效应,一般来说,村民都有着跟风的习惯,村里的大小事情,很多时候都是看支书主任怎么做,村民就有样学样,因此,示范效应非常关键。

对于上级单位帮扶干部来说,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1.协助村委会支书主任,做好村委会内部的文职工作,比如统计报表、写作之类;

2.强化走访,摸清村子内部的底数。乡村振兴想要做好,最终还是落在项目上面,作为帮扶干部,只有不断深化走访工作,摸清帮扶村落的底数,才能在项目来临的时候抓住机会,才能在争取项目的时候有所发声,才能发挥自身的优势;

3.加强政策宣传。帮扶干部要将党的声音传递到基层,传递到每个群众的心里,这样,群众才会真的跟着党走,才会在乡村振兴当中形成合力,而不是干部单打独斗。

对于乡镇干部来说,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1.对上做好汇报工作,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乡镇干部是乡村振兴工作的主力军,项目的实施仍然要依靠乡镇干部,因此,乡镇干部在向上汇报的时候,必须要有主人翁精神,既要突出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又要展示出村里对发展的渴望和决心,这样,才能为村落争取更多的发展机会。

2.对下做好服务工作,与村民打成一片。和群众接触最多的永远是乡镇干部,因为他们说话“定是”,因此,在大多数时候,乡镇干部在村民眼里就代表政府,乡镇干部在村民当中的口碑,直接决定着村民对政府工作的支持力度,村民满意乡镇干部的服务,乡村振兴一呼百应,村民对乡镇干部不认可,乡村振兴只能自己唱独角戏。

3.对内做好团结。在乡村振兴工作当中,乡镇干部承担的工作压力“最重”,不但要承担个人岗位工作,还要参与村里工作,还要做好群众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就容易出现矛盾。

对于村内其他干部来说,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项目实施离不开村民的支持,因此,对于其他村干部,主要就是做好日常工作,将政策落实在村民身上,帮助村民解决日常生活生产当中遇到的困难,发挥好“桥梁”作用。

如何开展乡村振兴?需要正确把握10个关系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是第一要务,改革是根本动力。当前,“三农”发展正处在新的起点上,要正确处理农民与土地的关系,以土地制度改革牵引推进新一轮农村改革,不断激发农业农村现代化内生动力。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重点发展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提高供给质量和农业经营效率,促进农民增收;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落实土地承包期再延长政策,真正让农民吃下“定心丸”,扩大确权成果效用;深化承包地和宅基地“三权分置”制度改革,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建立宅基地有偿使用、有偿退出机制,激活农村资源;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多种形式股份合作,扩大集体产权流转交易改革试点,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深化农村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将部分财政支农资金转设为“三农”基金,大力发展“三农”普惠金融,为乡村振兴提供资金支持。统筹兼顾市场化改革取向和保护农民利益的关系,进一步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推动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保障农民的基本土地收入,增加农民的资产性财产性收益。把牢改革底线和风险,防止犯颠覆性错误,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耕地改少了、粮食产能改弱了,不能把农民利益损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