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浙闽边临时省委成立旧址位于中国福建省寿宁县犀溪镇甲坑村。这个地方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是一个以甲坑为中心的60多个大小自然村组成的区域,居住着930多户3000多个贫苦农民。1935年秋,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一部在粟裕、刘英的率领下到达寿宁县甲坑村,与当地游击区队伍会合,并在此召开联席会议。鉴于当时与党的上级机关失去联系,会议决定成立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和中国工农红军闽浙边临时军区,以加强闽浙边地区的反“清剿”斗争。
甲坑村成为了闽东革命的大后方,当地群众与红军一起,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红色政权。数个村庄因遭受“围剿”、焚毁变成“无人村”,有名字记载的革命烈士就有61人。村中留有红军洞、军服厂、军工厂、医疗所等红色遗址及7处省级保护革命旧址。
此外,浙南(平阳)革命根据地旧址群也是与中共浙闽边临时省委成立旧址相关的重要历史地点。平阳县在中共党史上有着特殊地位,浙江武装斗争从平阳开始,浙江省一大在平阳召开,浙江红军北上抗日从平阳这里出发。1938年1月,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在这里创办了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由粟裕兼任校长。这所学校虽然只存在短短两个多月,却是中共在浙南创办的第一所“抗大”式革命干部学校,培养了大批进步青年,推动了浙江的抗日救亡运动。
这些地点不仅是重要的历史遗迹,也是进行红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吸引了众多党员、游客前来参观学习,感悟革命先辈的精神和牺牲